你买的食品真实吗?我这么一问,也许你会感到一头雾水,但我这样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你如果花100多块买了瓶有机蜂蜜,却发现是只值几块钱的糖浆和白糖,你看着注明是“纯天然”的果汁买回家却发现掺了水和香精。大闸蟹、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特产更是真假难辨,各种食品欺诈行为屡见不鲜,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面对假冒伪劣、食品欺诈、以次充好怎么办? 用“食品真实性”品质认证来应对!
你买的食品真实吗?我这么一问,也许你会感到一头雾水,但我这样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你如果花100多块买了瓶有机蜂蜜,却发现是只值几块钱的糖浆和白糖,你看着注明是“纯天然”的果汁买回家却发现掺了水和香精。大闸蟹、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特产更是真假难辨,各种食品欺诈行为屡见不鲜,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食品真实品质认证”靶向:
假冒伪劣、食品欺诈、以次充好
这些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食品欺诈,都属于食品真实性所讨论的问题。这就是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广受关注的热点名词“食品真实性”。
11月1日,国家级“食品真实品质认证”正式推出,国内有关各方力图重塑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并建立消费信任。当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主办,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承办了2020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鉴别食品真假需要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要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建立食品相关真实数据库。“加速建立相关标准才能做到有法可依。”陈君石说。
民以食为天,除了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同样重要。当前我国食品流通市场缺乏对产品质量真实性监管技术手段,民众不时买到质次价高的食品,行业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食品真实性就中国的情况来讲,绝大多数的假冒伪劣、食品欺诈反映的是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经济利益导向的食品真实性问题。食品的不真实,最重要的危害是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食品真实品质认证”:
将以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等前沿科技为支撑
当前,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真实性,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尤其在当前全球严峻的疫情挑战之下,更要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几年前欧洲的“马肉事件”仍让人们记忆犹新。但必定发达国家由于食品产业集中度高,查处食品欺诈行为的难度较低,而中国的食品欺诈行为,目前的查处难度大,监管成本很高。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中国应加大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惩治,尤其是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应严惩重罚。
“食品真实性问题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点、难点,要解决食品真实性问题,监管部门需从源头加强食品认证监管,做好产品溯源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二级巡视员何小群在会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