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食品真实吗?我这么一问,也许你会感到一头雾水,但我这样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你如果花100多块买了瓶有机蜂蜜,却发现是只值几块钱的糖浆和白糖,你看着注明是“纯天然”的果汁买回家却发现掺了水和香精。大闸蟹、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特产更是真假难辨,各种食品欺诈行为屡见不鲜,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有关部门需要不断优化认证认可服务,做好食品真实性认证与溯源,才能提升消费者对真实性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食品真实品质认证”将以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生物溯源等前沿科技手段为技术支撑,通过“海量样本数据对照”“主动市场抽检”等手段构建食品大数据,结合区块链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公开、透明、便捷、有效的食品数据信息“云空间”,实现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可保障、可溯源、可监督,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步性,重塑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并建立消费信任。与会专家认为,通过构建真实性数据库,推动食品真实性定义达成国际共识,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和食品真实性国际互认,将有助于我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定健康发展。
事实上,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食品造假和真实性问题。2017年科技部在《“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食品反掺假控制技术”专项研究项目,支持食品真实性技术的发展。

2018年我国正式成立食品真实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我国在食品真实性领域经科技部认定的首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已在葡萄酒、白酒、果汁、乳制品、酱油等行业开展了大量食品真实性技术研究。当日,该中心推出了“食品真实品质认证”,力图通过多方合作创造食品认证、监督新模式。
食品真实性鉴别:
葡萄酒、白酒、蜂蜜、橄榄油、酱油等
一个不能少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不少食品真实性的鉴别方法,涉及到葡萄酒、白酒、蜂蜜、橄榄油等诸多品类。不过因为“打假”的成本很高,以经济利益驱动的高附加值食品领域的真实性问题相当突出。鉴别食品真假需要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实际上这种技术比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更难。不仅对鉴别技术有一定要求,还需要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建立食品相关真实数据库。
另外,需要建立相关的标准,做到有法可依等。通过往届国际论坛的召开,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国内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收获的宝贵经验,国内外科研院所在食品安全与产品真实性鉴别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溯源与产品真实性鉴别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酱油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之一,作为调味食品中最大的品类,酱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改善菜肴的色、香、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酱油生产和销售的第一大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和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近年来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高端酱油层出不穷,尤其是主打原汁原味概念的“零添加酱油”,格外受到消费者推崇,出现了多个品牌和产品。